发布时间:2017-12-11 来源:中国经济网
作为逆周期的综合信用服务,保理业务,尤其是“保理融资”一直被视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的可行路径。然而从银行业的实操情况看,其保理业务规模近年来却呈现下降趋势,进入业务调整期;相反,商业保理公司的数量快速增加,但对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渗透率仍不足,“保理融资”空间有待开拓。
经过早年的快速增长,我国银行保理业务规模自2014年、2015年连续两年下跌后,2016年继续收缩,进入业务调整期。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《中国保理产业发展报告(2016)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2016年国内保理业务量1.23万亿元,同比下降40.99%,国际保理业务量694.25亿美元,同比下降43.09%。
“所谓保理业务,是指以债权企业转让其应收账款为前提,银行或商业保理公司为其提供应收账款催收、管理、坏账担保、融资等一系列金融服务。”光大银行贸易金融部田华说。
近年来银行保理业务量下降,究其原因,一是受信用风险上升的影响,银行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趋于谨慎,更倾向于依靠传统的抵押物作为风险控制手段;二是金融产品的多载体、跨市场、跨行业传播提速,行业竞争加剧,保理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。
“接下来需要解决三个问题。”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说,一是创新能力不足,保理产品体系有待丰富;二是银行内部贸易融资政策红利减弱,中小企业保理融资有待加强;三是软硬件环境尚不完善,技术发展相对落后。
然而,随着赊销日益成为中小企业贸易结算的主要方式,以应收账款为核心的保理业务,尤其是保理融资仍面临广阔的市场需求。
在此背景下,近年来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数量快速增加,但对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渗透率仍不足,“保理融资”空间有待开拓。
《报告》显示,截至2016年末,全国已注册的商业保理公司共计5584家,较2015年末的2767家增长102%,是2012年商务部开展商业保理试点当年已注册企业存量的61倍。
《报告》指出,相较于银行对抵押物的偏好,商业保理公司更加看重企业的应收账款质量、买家信誉、货物质量,可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形成有益补充。
此外,商业保理公司往往更专注于某个行业,尤其是直接服务于集团平台的商业保理公司,更容易纵向挖掘细分行业、渗透产业链,能更细致地了解行业情况、交易特点、业务流程,从而提升风险辨别和控制能力。
这也使得商业保理更贴合保理业务的本质,更看重对应收账款质量的评估,明显有别于传统信贷方式。
但从实践看,目前商业保理公司对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的渗透率仍较低。为此《报告》建议,接下来可从发展金融科技入手,促成中小企业交易流程的在线化、交易数据的电子化、交易信息的集成化,将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、生产数据、现金流量、资产负债、产品周期、安全库存等进行全方位分析,进而提高商业保理公司的信用信息获取效率,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。
此外,针对银行保理今后的发力点和改进空间,黄润中认为,银行业接下来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,深刻领会把握金融工作会议精神,牢固树立风险意识,不断创新业务模式,推动保理业务稳健发展。
具体来看,一是着眼全局,谋划布局,防控好金融风险;二是积极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开拓保理业务市场新空间;三是提升产品创新能力,发展保理资产证券化;四是借助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融合之势,促进保理业务发展;五是善用金融科技,探索建立银行间跨行贸易金融交易平台。